微信购物有套路 庭前调解促和谐
2023-10-27 16:12:55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蒋文娟 | 作者:樊熹月 | 点击量:6765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樊熹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消费的青睐。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逐渐成为网购的延伸,由此产生的经济纠纷也日益增多。10月25日,桑植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仅历时十五天成功调解一起通过微信买卖轮胎引发的纠纷。

2021年3月3日,梁某通过微信成功添加经营补胎生意的桑植籍谷某为好友,声称其在广东做轮胎批发生意,以后店里缺轿车轮胎的型号都可以咨询他。2023年6月20日,谷某微信联系梁某后以4270元的价格购买了四只全新倍耐力牌“255/40R20”型号的普通轿车轮胎,物流配送到货后谷某将货款付至梁某指定的银行账户。谷某在装配过程中发现四只轮胎是使用过被贴上新标签的翻新轮胎,与梁某多次微信协商无果诉至法院。 该案于2023年10月10日受理。谷某在民事起诉状中未列明被告的身份信息、具体住址,仅有梁某的姓名(此姓名系原告从物流单上摘写的寄件人姓名),同时还提交了调查被告身份信息、财产状况申请书,财产保全申请书等。承办法官叶光双通过谷某提供的梁某手机号码多次联系,均被挂断,案件陷入僵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规定,本案可以无明确被告裁定驳回谷某的起诉,但考虑到该案一旦被驳回,谷某受损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未从根本上解决纠纷,无法达到案结事了。考虑再三后,叶光双法官从收取轮胎货款的银行账户入手,使用司法查询初步固定梁某的身份号码,后通过桑植县公安局跨区域侦查协作系统与梁某户籍登记的住所地派出所取得联系,从而准确掌握了梁某的全部身份信息,并根据谷某的保全申请成功冻结梁某的部分银行存款。接下来按梁某户籍登记的住所地邮寄应诉材料时,因无法联系梁某材料被退回。10月25日,叶光双法官向梁某连发多条短信,向其亮明身份、说明采取的司法措施、释明相应法律后果等,梁某于当天主动联系承办法官,称愿意与谷某协商。叶光双法官带领审判团队立马前往谷某居住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微信沟通,双方达成梁某向谷某全额退还货款并给予一定经济赔偿的调解方案,钱款亦使用微信即时支付到位,谷某提出解除冻结梁某银行存款的申请。至此,双方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法官提醒:谨防微信消费风险,切勿轻信商家宣传。微信货物买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风险,选购商品时尽量从正规平台购买。购买时要注意核实商品质量,准确了解商品重要信息,如出厂商、合格证等,核实对方身份,尽量通过文字沟通,不要贪图一时便宜而造成自身利益受损。消费者如果发现上当受骗,要及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避免诉讼时举证不能的风险。商家也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秉持诚信经营理念,确保商品质量,不可一味追求盈利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责编:蒋文娟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